确认
确定
取消
确认删除
删除简历后不能恢复,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
8月18日,记者从司法部获悉,我国律师队伍发展迅速,已经从2002年的13.7万人发展到2014年的27万余人,尤其是2007年以来,全国律师人数基本保持在年均10%的增长速度。
据了解,2002年,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正式取代律师资格考试,成为遴选优秀法律人才进入律师队伍的资格考试。十余年来,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并进入律师队伍的人数逐年增加,形成了以专职律师为主体,包含兼职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法律援助律师、军队律师等在内的律师队伍,律师组织结构更加合理,增强了律师队伍适应多层次、多样化法律服务需求的能力。
2001年,全国律师事务所共有1万家,到2014年底增至2万多家。2008年6月,新律师法实施以来,个人律师事务所和特殊的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成为新的律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合作律师事务所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一批专门或者主要从事证券、金融、房地产、知识产权等业务的专业律师事务所。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持把律师队伍建设作为根本,摆在重要位置,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
近年来,司法部建立律师宣誓制度,设立国家律师学院,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律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对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作出部署,从教育、管理、服务、监督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大力加强律师队伍建设和行风建设,建立健全律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法律精通、维护正义、恪守诚信的律师队伍。
司法部和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各地律师协会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律师政治和业务建设,努力提高律师队伍的政治素养、法律素质、专业素质和执业技能,司法行政机关示范培训、律师协会专题业务培训与律师事务所经常性培训相结合的律师培训体制初步建立,基本实现了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律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广大律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执业能力水平明显提高。律师行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律师和优秀律师事务所,先后有400多名律师、300多家律师事务所被评为全国优秀律师、优秀律师事务所,3名律师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40名律师获得“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称号,并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佟丽华、赵春芳、马兰等优秀律师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事迹正在影响和感染更多人投身于服务为民的事业中。
深入报道
27万律师年均办理280余万件诉讼案件
中国律师奏响法治中国时代强音
他们是司法公正的追求者,竭尽所能坚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用职业精神专业态度赢得尊重;他们是向贫弱者播撒法治阳光的贴心人,主动放弃丰厚收入和安逸生活,通过法律援助带给困难群众改变命运的力量;他们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法律人,在重大事件中挺身而出,构建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独特防线……他们的身影,共同会聚成我国有着27万余人的律师队伍。
2014年10月,举世瞩目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制度指明了方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铿锵足音中,我国律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年均办理诉讼案件280余万件,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近100万件,承办法律援助36万余件,提供公益法律服务230万件次,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律师代表,共同奏响了法治中国的时代强音。
刑辩一线捍卫司法公正
上世纪90年代初,田文昌历时3年告倒了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禹作敏;他无偿代表81名乘客起诉航空公司;他力挽狂澜让沉冤者由死刑变为无罪开释。从此,全国都知道北京有这样一位律师。
成名10年后的2003年,田文昌作为辩护律师又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当年4月,他代理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受贿案;6月,他代理福布斯富豪杨斌合同诈骗、伪造金融票证案;8月,他代理辽宁沈阳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头目刘涌案。有人认为他是不法商人、贪官污吏和“涉黑老大”的代理专业户,巨大的争议让他瞬间从“正义的卫道者”转变成了“邪恶帮凶”。
面对压力,田文昌选择了坚守在刑事辩护第一线,坚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委托人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律师的基本职责”,田文昌说,经过这些年执业过程中的起起伏伏,他对刑事辩护律师的使命和职责愈加清晰。
2013年,田文昌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年度法治人物,颁奖词中这样写道:一个好的律师,是否意味着只接受“好人”的委托,而拒绝为“坏人”辩护?在辩护人的铭牌背后,他关注的是罪名与事实是否相符?罪行与惩罚能否相当?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这才是社会主义法治赋予律师的职业使命。我为你辩护,他用行动追求着刑事司法公正的崇高理念。
扶危济困播撒正义阳光
“孩子的泪光,就是他的悲伤。对于这个最柔弱的群体,他总是靠得住的臂膀,公益律师佟丽华,为风雨中的花蕾驱散阴霾,孩子,你若安好,便是晴天”。2012年度法治人物的这段颁奖词,让在座不少人眼泛泪光。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主任佟丽华走上颁奖典礼舞台,高高举起了手中的奖杯。年过不惑的他两鬓已经斑白,而这个沉甸甸的奖杯,承载了他15年来为弱势群体奔走维权的个中艰辛。
16年前,一个普通案件中两个被遗弃小女孩的无助眼神,让佟丽华走上“麻烦多、赚钱少”的公益诉讼之路。“当我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见到这两个蜷缩在墙角的小女孩时,她们迷茫和无助的眼神深深刻在我心里”。佟丽华说,如果没有人帮助她们,她们的希望在哪里?对人生的信心又在哪里?
1999年4月,佟丽华创建了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成为中国第一家面向全国专门从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与研究的社会公益法律组织。6年后,他又创立了全国第一家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孩子和农民工,这两个在他看来最容易受到不法侵害的群体,倾注了他和同事们越来越多的心血。
时至今日,佟丽华已经记不清究竟帮多少孩子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也无法准确计算出为多少农民工讨回了血汗钱。“最困难的时候,我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即便后来卖掉自己的房子,我也没想过放弃”。说到这里,站在致诚律师事务所接待大厅里的佟丽华,回头看向墙上4个鲜红醒目的大字——“为了正义”。
同样是坚定前行在法律援助道路上的公益律师,北京高通律师事务所律师马兰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2010年7月,马兰不顾家人反对,扛着大包小包奔赴西部山区,做起了法律援助志愿律师。从甘肃、西藏,再到云南、贵州,上高原,赴边疆,贫困山区的村村寨寨,都留下了马兰的坚定足迹。
在西藏,马兰像一个永远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一个人撑起整个法律援助中心。为了适应高寒缺氧的高原生活,她努力将体重减轻了30斤。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最忙的时候,马兰一天接待了50多位群众。对前来求援的藏族同胞,她总是视同亲人。见他们舍不得在外吃饭,马兰总把自己的饭菜、干粮等分给大家吃。忙碌的一年结束时,马兰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79件,办结125件。
繁重的工作过后,生活上的艰难也考验着马兰。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她一个人住在一栋废弃的办公楼里。宿舍是办公室临时改装的,只有一张桌子,房间外面用玻璃封死,里面密不透风,白天也是黑咕隆咚的。一到周末,县城经常停电停水,她只好买来矿泉水解渴。周末没有地方吃饭的时候,只好靠饼子和拉面打发肚子……但所有的困难都没有难倒她,“有地方住,有口饭吃就够了。物质生活可以平淡,但精神生活一定要丰满”。马兰说。
在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5年间,马兰每天坚持写工作日记,记下每一份收获与感受。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也许我只是一只50瓦的灯泡,照亮不了太大的地方,但我也要努力让法律正义的光亮传递到更远、更需要的地方。”
息访维稳化干戈为玉帛
2007年的一场大雪,压塌了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缸窑镇农贸市场的大棚。然而业户们投保的某保险公司却拒不理赔,情绪激动的129家业户连续17个昼夜集体上访。
冲突一触即发之际,一名律师主动带领其他11名律师到群访现场劝导,答应组成律师团免费为他们维权。为了尽快重建市场,他甚至用律师事务所办公楼做了先予执行抵押担保,执行回100万元重建款。3个月后,市场重建完成,129家业户有了生活来源。
这名颇具“大侠”风范的律师,就是吉林保民律师事务所主任修保。多年来,他无数次主动介入上访群体性事件漩涡之中,用法律手段化解社会矛盾。他用一己之力,构筑起一道保民生、保稳定的独特防线。
1996年,吉林某印刷厂因资不抵债进入破产程序,几百名工人聚集在火车站要进京上访。修保带领全所律师走进情绪激昂的职工中,劝导职工依法维权。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最终为这些破产企业职工讨回了安置费;
2009年,在一起136名职工群访案中,为了让职工们息访,他不但免费代理,又用自己新买的轿车办理了诉讼保全抵押担保;
2011年,修保个人拿出积蓄,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专为上访民众提供义务法律服务的“吉林市信访法律事务服务中心”。成立当年,中心义务法律咨询500余人次;受理各类案件142件,结案91件;同上访人签订息访协议34件,成功劝阻20多名欲进京上访的群众。
2003年,修保当选吉林省人大代表。参加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一天早上,代表驻地大楼前聚集了上百名老人,他们打着横幅,情绪异常激动地高呼“要见代表”。修保主动来到他们当中,诚恳地说:“我是人大代表,有什么要求跟我说吧。”这些企业退休工人把一沓一沓上访材料递到他手中。当修保回到楼上往下看时,百名老人正齐刷刷地给代表驻地大楼作揖。此情此景,令修保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在此后的4年里,他十几次走进这些老上访户家中劝导他们,4次提交解决工人退养问题的代表建议,并推动他们通过诉讼方式维权。在履行省人大代表职责和参政议政的10年中,修保走进农村和社区,提出化解社会矛盾的系列建议和意见106条。
修保办公桌的抽屉里,收藏着6个厚厚的笔记本,里边记录着多年来上千人次的接访记录。他说:“我是一名律师,发挥律师在息访维稳工作中的特殊优势,不但是对现有信访体制的有益补充,也是对创新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
依法履职守护公平正义
2013年3月2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宣告被告人常林锋无罪,当庭释放。从2007年9月涉嫌故意杀人罪、放火罪被刑事拘留,到2010年5月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再到如今被判无罪,中国电子报社原副总编辑常林锋,已在看守所中度过将近6年时间。
当重获自由的常林锋走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大门。他的辩护人、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运恒也松了一口气。从侦查阶段介入,历经一审、二审、发回重审,始终坚持为常林锋做无罪辩护的赵运恒,最终跑赢了这场诉讼“马拉松”。
这起被称为“中国版辛普森案”的案件,还要回溯到2007年5月16日。当天凌晨,一名42岁的中央财经大学女教师在一场大火中殒命,她的丈夫常林锋因为有重大作案嫌疑,被刑事拘留并被送进看守所。随后,他的无罪供述开始向有罪供述转折。
“常林锋没有故意杀人、放火的犯罪动机,尸检报告的用词不严谨、现场勘验笔录等关键证据不科学、不客观”,赵运恒在一审开庭时就提出了无罪辩护意见。
在此后的二审和重审中,赵运恒排除种种压力,坚持为常林锋做无罪辩护。赵运恒几乎穷尽所有能想到的方法,包括申请警察出庭作证、专家证人出庭作证、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等。面对有罪判决和来自社会各方的非议,赵运恒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有人打电话质问他“为什么替坏人说话”。虽然身陷舆论的漩涡之中,但是赵运恒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刑事案件关系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自由甚至生命,刑辩律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与当庭获得释放的常林锋相比,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毛纺厂职工呼格吉勒图就没有这么幸运。1996年4月9日,年仅18岁的他被认定为一起奸杀案的凶手。案发仅仅61天后,法院判决呼格吉勒图死刑立即执行。2005年,内蒙古系列强奸杀人案凶手赵志红落网,他交代的第一起杀人案就是“4·09”毛纺厂女厕女尸案。
此后,呼格吉勒图的父母就踏上了申冤之路。2006年12月22日,他们通过一位记者找到内蒙古河洋律师事务所律师苗立,希望她能代理这个再审案件。苗立回忆说:“她们也找过别人,很多律师都推掉了。我当时没有想那么多,我一直坚持的原则是就案说案,只是从法律角度考虑自己可不可以代理。”
从2014年11月20日启动再审以来,苗立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翻阅、复印有关案卷及法律文书。“从代理这个案件到启动再审,中间已过去将近8年,我对自己的辩护意见非常自信,那就是证据不足,事实不清,应该依法宣判无罪”。苗立说。
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法官赶到呼格吉勒图父母目前居住的家中,向二位老人宣读了呼格吉勒图案再审的审判结果。被枪决18年后,呼格吉勒图被宣布无罪。听完判决后,呼格的父母抱头痛哭。苗立说:“迟来的正义也是正义,尽管曲折,但我始终相信法治进步的力量。”
田文昌、佟丽华、马兰、修保、赵运恒、苗立……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无数个直指人心的故事,每一个奋进中的身影都是无数个同行的缩影。在这支律师队伍中,还有宁宣凤、陈发云等“中国制造”的保驾护航者,致力于用毕生精力帮中国企业打赢国际官司;有以马翔、游闽键、张民元为代表的律师,为政府和企业落实知识产权战略建章立制提供智库,让知识产权战略深入人心;有白涛、毕文胜、蔡存强、陈柚牧等律师,为“MH370马航事件”、“雪龙”号科考船受困等重大突发事件提供法律意见……他们在各个领域凝心聚力、昂扬奋进的坚定步伐,必将在全国上下同心戮力共绘法治中国的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